top of page

緩衝科技與姿勢長跑的戰爭



人體結構


好吧,或許使用工具不是人類的專利,但是創新應該就是了。(目前還沒看過哪隻野猴子進入石器時代)創新幫助人類更好的適應環境,比如說:

  • 天冷了,發明更保暖的衣服。(有些人體毛長,並不是他怕冷)

  • 看不到遠方,發明望遠鏡。

  • 跑步腳痛,發明跑步鞋。

創新的產物很多時候也壓抑了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。例子有很多,藥物的濫用、文明病的產生等等的可以寫另一篇了(但是我不打算寫一篇類長輩文)。

今天只討論跑步。


大家可能聽過可能沒聽過,人天生就是長跑專家。


人類沒有體毛,完全用衣物去管理體溫,體表密佈著汗腺。高效彈性的熱能管理機制,可以避免熱衰竭的情況產生。
人類是直立跑步的,有極佳的氧氣使用效率,可以隨需求控制呼吸頻率與攝養量。直立跑步同時也減少日曬的面積更有利於熱能管理。

四足動物奔跑時,伸展同時胸腔擴大(吸氣),收縮時胸腔縮小(吐氣)所以他們的攝氧量是無法自行控制的。人類直立跑步並不會影響胸腔所以可以選擇呼吸頻率。

動物界分成兩大類:跑步動物(馬、狗)與行走動物(黑猩猩、豬)。而人有黑猩猩沒有的阿基里斯腱及足弓與跑步動物如馬、狗才有的頸韌帶(在動物快速移動時幫助穩定頭部)。

建議跑步的人,嘗試恢復出廠設定前(default setting)可以閱讀一本書:天生就會跑。

“鞋子隔離的是疼痛,不是衝擊!疼痛讓我們學會如何舒服跑步!從你選擇赤腳的一刻起,你就會改變跑步的方式!”_天生就會跑(Born to Run)

 

跑步跟走路並不是用同一種姿態系統


快速地走路叫做競走,競走的兩個國際通用規則是:雙腳不能同時離地,前腳膝蓋不得彎曲。但是長跑,並沒有特殊的姿勢規則。目前最有效率的跑步方式主流三大跑法是前掌(FFS)、中足(MFS)、後足(RFS)跑法。


*長跑並沒有特殊的姿勢規則,所以通常採取最快上手的姿態。從小有穿鞋經驗的就會選擇RFS,沒鞋穿的就會選擇FFS或MFS,就像自由式不等於捷式,但是大部分的人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捷式。

*FS : Foot Strike



 

緩衝科技改善了落地瞬間的疼痛,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姿勢


足底落地的疼痛是瞬間的,踝/膝關節壓迫性損傷的疼痛是長期的,就像可樂與百事的驟飲測試一樣,一般人都會選擇一開始就能夠避免的足底疼痛,而忽略長期下來對於踝/膝關節的損耗(雙曲貼現效應)。不管你是FFS、FMS或是RFS跑法,忽略接地瞬間對於膝蓋的衝擊將會影響你的長跑成績與跑者生涯。緩衝科技大大的減少落地時對於膝蓋的衝擊,卻使我們忽略落地瞬間的膝蓋角度和時機,造成長期的傷害與磨損以及煞車效應。

*橘色點分別代表接觸與離開的路徑,黃色的線段代表衝擊產生的區間。





 

不同速度與距離,穿不同鞋


以前區分是不明顯的(在台灣瘋路跑之前),現在部分品牌有區分走路鞋、慢跑、路跑、馬拉松鞋。特別是在緩衝材的分佈與大底的走勢。通常,走路都是外側足跟落地,腳尖朝外內旋至大拇指足跟球離地。跑步腳尖較朝前,內旋不明顯,足跟衝擊處偏中央。抑或中足跑法的跑鞋大底設計上足跟衝擊處不明顯。走路鞋強調前進的勢能以及足跟落地的緩衝性,會有後足高前掌低(Drop:掌根差)的契型結構、中底偏厚。而強調馬拉松用的跑鞋,中底輕薄,掌根差一致,對肌肉與肌腱的強度要求較高。






 

最後,NuVista沒有特別偏向FFS或是MFS,試圖對採用RFS的跑者進行道德勸說。因為硬是要以先落地的部位來區分跑步的姿勢,資訊實在不足以判斷。每個跑者有不同的習慣,不是每個人都有像Kalenjin,尼格羅人種天生具有較長的阿基里斯腱(彈性更好更快掌握FFS)。最重要的是觸地的瞬間,你的身體如何處理衝擊力。就算你腳跟先觸地,但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衝擊的反作用力便傳導向大腿,重心同時越過腳跟,哪裡先落地就沒有太大的差異了。但是如果你已經有跑者膝、ITBS或是足底筋膜炎,但是又不想放棄長跑。建議您試著去相信你的身體,天生就能跑。

緩衝科技:不管是空氣(勾牌)、保麗龍(川牌)、波浪洋芋片(M牌)、果凍(井牌),太過依賴腳下的鞋,只會忽略一個事實。真正會跑的是你的腳不是你的鞋。
赤足跑中正紀念堂‘,冒水泡當作紀念
練赤足跑,還是先把腳皮練起來吧!從慢速短距離入門

回覆出廠值:赤足跑五大要點


  1. 距離由短而長,時間由短而長。

  2. 速度由慢而快,步頻跟著提高,維持步伐。

  3. 妥善管理你的水分、體能、氧氣和體溫。

  4. 赤足只是概念,不一定要沒穿鞋而破皮。(除非你想要成就達成)

  5. 輕量化!你都赤足跑了,那手機和錢包就放家裡吧。


補充:赤足跑不一定要赤腳也不一定要穿五趾鞋,只要去掉中底(塔拉烏馬拉穿的是輪胎鞋)。你的身體所有能緩衝的小肌肉跟肌腱都會去適應它。(我不是葉佩雯)

願每位跑者,超越自我、意志與懶惰,跑出健康與自信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
<